English

为了母亲不再呼吁

1999-04-1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李凌己 我有话说

1999年4月8日,中国第一个电脑反黄软件“五行卫士”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在会上,本软件主策划人和主程序师之一的清华大学教师董冰在介绍“五行卫士”开发经过时,讲述了一段与《光明日报》有关的故事:1995年12月18日《光明日报》刊发了一篇名为《一位母亲的呼吁》的新华社稿和一篇评论员文章《动员起来扫除电子黄毒》。看完这两篇文章后,当时还是清华大学学生的董冰、李晖等人,心中便有了一种挥之不去的社会责任感,一直在想着能为此做点什么。经过反复讨论,董冰、李晖等几个同学决定研制开发一种软件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听完《光明日报》与中国第一个电脑反黄软件的这一段故事之后,记者专程采访了“五行卫士”开发小组的几位成员。

缺席的“五行卫士”1.0版

这次发布的软件是“五行卫士”2.0版,许多人可能会好奇地问为什么没有1.0版本呢?开发小组的成员给记者讲述了“五行卫士”1.0版本的故事:

几位同学在决定开发一种软件解决电脑黄毒问题之后,便开始了文献的采集工作,国内没有同类产品,也没有可借鉴的资料,只能借鉴国外的几个类似的产品。由于国外的因特网比较发达,所以国外产品都是基于因特网,用网址库的形式来封锁黄色网址。开发小组由于没有经验,便沿着国外产品的思路进行开发,经过近一年的工作,到1997年上半年总算开发完毕,这个版本被定名为“五行卫士”1.0版。

1.0版本开发完毕后,在测试时大家发现,这个版本根本不适合中国国情。当时中国上网的用户才几十万户,而且大多数是单位和科研人员,而对中国影响最大的电脑黄毒是来自盗版光盘,面目基于网络的1.0版,解决不了盗版光盘的问题,于是开发小组的同学决定推倒原有的思路,重新设计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扫除电脑黄毒的软件,又经过反复讨论,同学们决定把开发工作的重点确定为:在电脑的终端上进行查杀!即不论这些黄毒来自光盘、因特网还是磁盘,只要通过电脑屏幕阅读,就可以扫除。开发小组把这一适合中国国情的版本定名为“五行卫士”2.0版。

让人感动的鉴定会

又经过一年多时间,五行卫士2.0版经多次调整,最终开发完成,并于1998年11月21日在清华大学召开了成果鉴定会。在鉴定会上,来自全国扫黄办、清华大学、公安部、安全部、公安大学的专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清华五行卫士反黄软件具有先进的查黄杀黄技术”,“该软件属国内首创,其采用的终端屏幕监控手段在国际上尚无先例”。

而开发小组的事迹也感动了与会的专家。鉴定委员会主任、原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主任王尔乾教授,在会上激动地说:“我曾参加过很多鉴定会,像这样参加由在校学生自发开发的成果的鉴定会,还是第一次。”

一个特殊的开发小组

说“五行卫士”电脑反黄软件的开发小组特殊,不仅仅因为它是由一群有社会责任感的在校学生应用国际上尚无先例的思路,创造了中国第一个电脑反黄软件,而且因为这是一个得到许多领导与老师关注与关心的小组。

由于小组的开发工作是大家自发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所以没有任何经费,也没有任何指导,开发工作进行得很艰苦。开发小组的事情传出去后,得到了许多领导与老师无私的支持:全国扫黄办的张慧光副主任和黄晓新处长,在得知此事后,多次对同学们进行指导与鼓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董士伟老师主动帮助联系有关单位推广此软件。后来,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的梅萌、王元工老师在得知此事后,决定成立一个专门的公司来进行这一软件的推广与经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元工老师告诉记者:“清华的一批同学自发开发出中国第一个电脑反黄软件,体现了清华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仅凭这一点,就应得到社会的大力支持。清华科技园专门成立的清华五行公司,也将本着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的原则来推广这一软件。”

全社会都要关注电脑反黄

几位清华的学生,出于对社会的责任,自发地开发出中国第一个电脑反黄软件,希望能解决电脑黄毒这一问题;然而现实的问题是,随着电脑与网络的普及与发展,电脑黄毒日益严重。据美国有关机构的调查,全球现有的色情网站多达50万个,一个人在因特网上随便点击,平均每七次,就有一次可能会点击到色情站点。在国内,大量的黄色盗版光盘,更令人防不胜防,家长们对此深恶痛绝。“五行卫士”开发小组的成员向记者表示,电脑扫黄是全社会的问题,希望全社会都来重视。

“五行卫士”最初的开发起因与《光明日报》有关,《光明日报》理应对“五行卫士”给以更多的关注,而我们关注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不再让母亲们为此呼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